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那些“吃力不讨好”的人,可能是踩了这3个坑

发布时间:2023-04-28 14:56:01 来源:12个德鲁客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会伙伴们| 作者

木易 | 整理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会在按照“77慢读经典”计划,用7周的时间读完7个核心章节。本周集体阅读的是第5章——要事优先。


【资料图】

清晨的日签内容引发了群友们热烈的分享。在此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节选

那些“做这么多事”,而且是这么多难事的人,“秘诀”就在于每次只做一件事。结果,他需要的时间反而比其他人少得多。

很多一件事也没做好的人,反而要费力得多。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他们低估了任何一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他们总是设想诸事顺利,但在现实中事情总是不会一帆风顺,而是意外频发——实际上意外才是我们唯一有把握必然发生的事。而且,这些意外几乎从来不会是惊喜。因此,有效管理者在时间方面总会留出一点余地。

其二,典型的(即不同程度无效的)管理者总想着快马加鞭,实际上往往是欲速则不达。有效管理者不会全速赶路,而是不紧不慢,但持续前行。

其三,典型的管理者试图同时做几件事,于是没有一项任务能够得到最起码的整块时间,只要有一项任务受阻,他的整个计划就会随之“崩塌”。

Rachel-江苏-奥美丽办公家具

分享一则关于“聚焦与专注”的小故事。

一位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曾豪情万丈地为自己树立了许多奋斗目标,可是几年下来,却一事无成。他满怀烦恼找到一位智者去倾诉。

智者很平淡地对他说了一句:“你先帮我烧壶开水吧!”年轻人看见墙角放着一把大的水壶,旁边还有一个小土灶,但没柴火,于是便出去寻找。

他拾回一些枯枝,装满一壶水,放了些柴火便烧起水来。可是壶太大,柴火烧尽了,水也没开。他不得不再跑出去找柴火,可等找到足够柴火回来,那壶水已凉得差不多了。

第三次出去拾柴火时,他学聪明了,没有急于点火,而是把柴火准备充足后才开始烧水。

智者看到这些,问他:“如果没有足够的柴,你该怎样把水烧开?”

年轻人想了一会,不知怎么说合适。

智者说:“如果那样,就把水壶里的水倒掉一些!”

年轻人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智者接着说:“你一开始踌躇满志,树立了太多的目标,就像这个大水壶装了太多水一样,而你又没有足够的柴,所以不能把水烧开,要想把水烧开,你或者倒出一些水,或者先去准备柴!”

年轻人恍然大悟。回去后,他把计划中所列的目标去掉了许多,只留下最近的几个,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几年后,他的目标基本上都实现了。

通过这个故事,想告诉大家的是:如果你期望凡事都能迈向成功,那么,你就必须聚焦你的目标。

“聚焦目标”就意味着你要摆脱所有可以做但是不是必须做的事,专注于你应该做的事。

学习和拾柴烧水的道理是一样的,当能力撑不起梦想时,你就要学会沉淀,学会删繁就简,从最近的目标开始,不断地捡拾“柴”,唯有知识才能填满才华的空白,找到自己真实的目标,才能使人生不断加温。

工作同样如此,当你沉淀下来,能够耐心地增长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将会有惊人的成就。

张大兵-OMNI智能办公家具

对重要的事,常常是聚焦+专注才能达成目标。

只有聚焦发挥资源优势,专注精力,投入时间才能达成目标。这里分享一个经历給大家。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同时我构想认为,乘美国市场低迷时,投入资源创立一家美国公司以便未来本土化发展。目标确定后,我亲自奔赴美国,在两周内通过考察确定选择达拉斯购买土地,又两周确定了具体地点和目标第二块。花费整整一个月时间取得土地所有权。这也是美国奥美丽公司的开始。

我们2009年初取得240亩地,2009年年底建成6000平方建筑,2010开始运营。每次去美国,我都要花费一个月时间处理每一阶段事务。

聚焦+专注才是真正卓有成效之道,这是我个人的体验总结。

波波

并行任务往往导致所有任务进度拖延,整体进度更加不受控。

另外针对总工作量排序非常重要,重要工作不适合并行,快即是慢,少即是多。

北京-候场PHOTO-运营

拆分出对目标产生作用的最重要的要素。

预留出整块时间。

设立最终完成的时间结点。

复盘效果。

改良与修正。

蔚-太原-医药

确定了正确的事,去聚焦完成,在完成过程中会被其他紧急的事情打断,这个时候要有强烈的自我管理的意识,打断后仍然要迅速回到正确的事上来,直到完成。

陈春利-成都-OD

关于这三点感悟很深。

我对计划和确定性有一些执念。加班加点但Todolist就是做不完。过去反思还是觉得自己能力不行。但这样的结论不太具有建设性。

书中智慧更实用。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不要低估事情的难度。聚焦关键事情留出整块时间。以上三点其实也是对自己能力认知的量化刷新。

接受自己的能力现状,匹配关键资源才能把事情干成,计划才真正可行。

杜大江

我的经验和心得是很多时候事情做的不到位不理想,不是不能达到,可能是对事情研究了解还不到家,是有些重要节点没有做到位,是跟有些人的沟通没有真正打通并形成真正共识,也可能是方法不对头。

但你一直用心去反复钻研用功,可能一时没有完全解决好但肯定会理出一个眉头取得阶段成绩应该还是可以的。

朱翔-南京-和合咨询

我的反思是聚焦常常是要问对问题,不能基于一个现象立马按照惯性去处理,不能追逐着问题去工作,问题解决不完,而且大概率方向不对。

找到问题的真因再选择针对性的方式去解决。比如原来我在制造型企业,我们用DMAIC的工具找问题要因解决。专注则是一旦定下来的方向,要有执行的纪律性,围绕目标行动拿结果,而不是干到哪里算哪里。

叶燊岚-贵阳-财税咨询

对应的解决方案是:

(1)给任务设置一定缓冲时间;

(2)控制好节奏;

(3)整块时间专注一件要事。

胡刚-宁波-家电制造 Re :Rachel

很好的案例分享,我们现在普遍存在想法太多,给自己定的任务也太多,造成每件事都做不精,从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工作中需要学会做减法,十分能力做七分事。聚焦对的事,然后集中资源做好。

笃行-深圳-工厂管理

很多一件事也没做好的人,反而要费力得多。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①低估了任何一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感触:事情的轻重缓急分不清楚,需要的资源归拢不齐全,就匆忙下结论。深层次原因是急躁的心理,没有沉下心来仔细梳理。(延期完成的主要原因是中途寻找需要的资源耗费太长时间)

②总想着快马加鞭,实际上往往是欲速则不达。

感触:需要资源没有集齐,没有备选方案,事情没有想明白,就急于执行。往往途中抛锚,始终卡壳。 (总是关键时刻掉链子,主要是与其他人协调沟通不足造成的,也是缺失预案)

③试图同时做几件事,没有一项任务得到最起码的整块时间,只要有一项任务受阻,整个计划就会随之“崩塌”。

感触:事情的轻重缓急没有想明白,不会抓关键任务,投入充足的资源来处理。眉毛胡子一起抓,往往啥都抓不着。(资源有限,一碗水就想做10人饭;把自己当做成龙王,打个喷嚏下场雨。)

对自己的反问:

引申到读书这块,碎片化阅读,粗粗浏览一遍,不反复回味, 急雨湿地皮,细雨润万物,说的都是一个理。

经典好书要慢慢读,反复读才成。试问自己读书这块你给的时间是整块的吗?时间够长吗?读的时候有没有从“有效性”和“管理者”的视角来考量。

读书换成其它词汇,试一试。

管理是一个实践性的活动,管理是一个细活慢活,久久为功方能善做善成。所有的思考都是塑造自己的思维架构,与他人无关。

Michael - 上海 - 服装

高估了自己(像计算机一样同时多任务高效工作),高估了环境(能拥有大量不受他人的干扰的时间),低估了事情(眼高手低)。

对于“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有以下的触动:

第一,只做一件事情,并非是把一件事情从头干到尾,然后才去做另一件。因为我们都不是独立工作者,工作中需要依靠部门内同事、平行部门同事、供应商等人的配合、等他们的回复,有时甚至要等上司的确认。所以我的理解是,分配时间,专心做这一件事,设定好相应“里程碑”(比如发送后需要等对方回复),然后停下去做另一件。

第二,To do list 是一份清单(要处理的事情),可以用来动态排序事情的优先级,以及在做“专注+聚焦”的时候,清空脑子里其他事情的占用。

第三,关注在要事上的时间分配,我认为用精力管理,来把自己行动力最强的时间分配在这上面,成效更显著。

吴景辉

刚才在航班上再次阅读《要事优先》这一章,我又有了新的体会。 1)聚焦就是把多种才干集中用于取得一项成就。这句话让我醍醐灌顶:聚集不仅仅是要事优先,还要关注人和团队的优势才干的有效性。 2)有效管理者在启动一项新活动之前,会砍掉一项旧活动。这对于组织的“体重控制”很有必要,否则组织很快就会变得规模失控、人心涣散和无法管理。这句话真是太对了,有进就必须有出,这个平衡很关键,抓住机会的同时往往要抛弃过去那些不再有成效的旧事。 3)如果任由压力来决定优选次序,而不是让管理者做决定,可以预见那些重要的任务会做出牺牲。管理者需要鼓起勇气承担起做出选择,最重要就是舍弃过去的选择。 4)通常来说,人们不会有时间去完成任何一个任务的最耗时间的那个部分,即将决策转化为行动。一个任务只要还没有转化为组织的行动和行为方式的一部分,那么这个任务就还没有完成。一旦决策需要转化为行动就必然需要管理员跳出舒适区,需要在时间资源投向上的变化,这往往极具挑战!

刘超-北京

楼上伙伴的分享非常收益[抱拳]

③试图同时做几件事,没有一项任务得到最起码的整块时间,只要有一项任务受阻,整个计划就会随之“崩塌”。

我也谈谈自己的思考:

不让相对独立的整块时间,被多项任务切割地过于零散,多任务的切换也会耗费人的精力和专注,如果所做的任务没有按照预定阶段性目标达成而投入其他任务中,以及当某个任务遇到瓶颈困难而投入其他任务中时,这些已经开展的工作都会在无形中占据人的心理空间,耗费人的心力,让人无法清空,更好地专注于处理下一项任务。

这就要求管理者有意识的进行目标的分解,在时间和精力使用上合理划分,任务执行中最好能够按阶段做到有始有终。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纵横艺术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2   联系邮箱:51 46 76 11 3 @qq.com